作为一个在家的普通人,我们如何开启在尘世间的修行?最近赋闲在家,一直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,今天就给大家聊聊源自佛陀的智慧...

作为一个在家的普通人,我们如何开启在尘世间的修行?最近赋闲在家,一直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,今天就给大家聊聊源自佛陀的智慧与内观修行。
因为我不是佛教徒,现阶段也不是修行大成之人,所以只能算是个人感受。写出来,也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真正的佛教,进而能够走向自我修行之路。
1、缘起:内观修行
因为大家对于佛教的认知以及修行都存在很大的误区,所以在此发愿,多多传播佛陀的智慧。
我们国家曾经也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度,现阶段物质生活极其丰富,而精神层面的缺失,造成众生内心皆苦,而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也陷入了一个精神较为贫瘠的阶段。
而对于礼佛又是那么的盲目和功利,所以很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。
修行的缘起是偶然遇到了一位内观修行者,她去福建南禅寺禅修中心参加过内观十日课程,给我讲述了内观修炼的法门,关于打坐和观息法的修炼技巧。
可能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我以前看过不丹上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的《正见:佛陀的证悟》和《八万四千问》两本书,对佛陀乔达摩‧悉达多王子有了一定的了解,对佛教四法印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的基础。
对于无我、一切情绪皆苦、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,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这些基础认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。
所以听了她介绍的内观,有了些兴趣,网上搜索,竟然发现这是一个自己以往从未了解的领域。
目前流行的内观修行是葛印卡教授所传导的一种修行的方法。而此法是源于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,曾在印度盛行,又一度消失。在两千五百年前由佛陀释迦摩尼重新发现,进而在佛教徒中传承下来。
随后买了《内观—葛印卡教授的解脱之道》、《观呼吸—平静的第一课》、《八正道—快乐的第一堂课》三本书,进一步了解了佛陀的禅修智慧与佛教的原始教义主张。
深感内观修行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群体是有极大的帮助,所以发愿开始进行自我的修行以及分享传播,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观,进而修习内观,掌握这一生活的艺术,改善我们的心境,达到去除烦恼,净化心灵,提升个人修养,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。
因为我也是初学者,所以一些见底不一定准确,只是分享体验,分享感受,传播佛陀对于世界究竟实相的探索与认知,让我们能够更清楚的看清自己,认识自己,从而过好这一生、这一世。
2、我们如何自处
快节奏的世界,让人贪恋的物质生活,让我们只会向外看,很难看清自己这个“我”的个体的本质实相。
我们为何焦虑不安?我们为什么不快乐?
我们为什么知道一些道理但是却做不到,达不到知行合一?
我们不停地重复昨日的错误与烦恼,而不能止息灭苦。
我们为什么一再陷入贪、嗔、痴的循环怪圈而无法自拔?
这就是现状,我们都不快乐,我们空虚无聊,如何能够离苦得乐?在后续的分享里,我会逐步展开。
3、建立对佛陀正确的思维认知
另一方面,正如宗萨仁波切在《正见》一书的简体中文版序言中所讲,他的友人陈冠中告诉他佛教在中国的情形和待遇,让他既惊讶又困惑。
佛教曾深植于中国,但现在中国的事实是基督教在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宗教,原因竟然是许多人认为基督教代表现代化与民主,而佛教和帝制、封建甚至迷信联系在一起。
我在这里无意说宗教,也无意说哪个宗教更好,我只是转述一下书中的表达。
但是这个现状不也是我以前对于佛教的认知吗?我相信目前国内大多数人对于佛教也是这种认知吧。
所以,作者很急迫,对于正本清源起了“贪念”,对于我们这个与文殊师利和观世音两位大菩萨,有着深厚渊源的民族给予了关切与担忧,我体会到了他的那份善心。
不过就如同在本书自序里他说的那句一样,“一个充满了自称为佛教徒的世界,不见得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。”一切皆随缘,事事皆有因果。
4、佛陀的“教义主张”
所以,在这里我也起了“贪念”,想把什么是佛说清楚,如何接近佛,如何从中获得人生的智慧。
可叹佛法无边(可不是你经常理解的法力无边),因为佛法的智慧太过高深,又加上文化文字不能相通,不要说古印度巴利文了,就是翻译过来的古代汉语晦涩的经文,也让大众望而却步。
逐渐地我们能够接触了解有关佛教的一切东西,就是大金顶的寺庙、诸神塑像、庄严肃穆的仪式仪轨、焚香跪拜磕头,祈求佛祖的保佑。
佛陀说,众生皆具佛性,众生平等,你通过修行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佛。
幸好,我同时阅读了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的书籍,接触了解了一些有关佛陀的智慧以及修行的方法。就像佛陀说的戒、定、慧里的慧有三个阶段——闻慧、思慧、修慧。
对于佛陀的智慧,我们不光是知道理解而已,更重要的是依据佛陀的教导,要去亲自体验、实证,也就是禅定修行——内观的练习。
佛陀不能扛着你到达彼岸,修行只能亲自去践行,而通过亲自证实和修持才能达到解脱的彼岸。